近日,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稳健医疗”,300888.SZ),发布了一则有关投资者调研的公告。
公告显示,当日长城基金、招商证券有关人员现场参观了这家医疗用品生产企业。
有意思的是,稳健医疗似乎对此有些激动,在公告中,竟然将调研机构的问题都写出语病了。
(来源:公司公告)
其实,稳健医疗海外业务正在遭受压力,毛利率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同时,其感染防护业务,已经成为业绩“拖油瓶”,而被寄予厚望的招牌“全棉时代”也有不少问题需要完善。
就以上问题,《华夏时报》记者向稳健医疗致函询问公司对策,但一直未收到答复。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感染防护产品需求下滑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周期性变化。疫情期间,防护产品成为紧缺物资,但随着疫情的缓解,市场需求逐渐回归正常,企业的营收也会相应调整。
营收增长压力重重
对于稳健医疗的海外业务,不仅调研机构,广大投资者也尤为关注。尤其是今年收购的美国公司GRI。
2024年9月23日,稳健医疗宣布以现金形式收购GRI的75.2%股权,交易价格为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44亿元)。这是稳健医疗首次进行国际控股权收购。
据了解,GRI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医疗耗材和工业防护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手术包、洞巾、铺单、容器、手术衣和工业防护服。2023年,GRI的收入超过1.5亿美元,主要市场为美国(约70%)。此次收购被外界解读为增加海外市场竞争力。
此前,这家公司在海外的竞争力已有下滑的“苗头”了。
据披露,2024年1—6月,稳健医疗实现境外收入8.72亿元,同比微增0.41%;期间毛利率39.22%,同比减少5.68个百分点。而对于下滑的具体原因,公司并未作出解释。
相比还能微弱增长的海外业务,稳健医疗那“大幅下滑”的境内业务更值得关注。
同期,这家公司的境内业务实现34.86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0.17%。
最新数据显示,稳健医疗在今年1—9月实现营收60.7亿元,同比微增0.99%。
结合近些年的营收变化来看,在结束了全民口罩时代后,稳健医疗的营收出现了明显下滑。2021年同比下滑35.87%,2023年同比下滑27.89%。
值得注意的是,营收微弱增长的背后,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其感染防护产品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度的7.3亿元下降至2024年上半年度的1.7亿元。
江瀚表示:“稳健医疗感染防护产品需求下滑是疫情红利消退的直接结果。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和疫情防控措施的逐步放宽,市场对防护产品的需求自然会有所减少”。
不仅如此,稳健医疗的感染防护产品毛利率从2023年上半年度的53.3%下降至2024年上半年度的20.2%。
江瀚认为,感染防护产品毛利率的大幅下滑主要是由于营收减少和成本相对固定所导致的。在营收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固定成本占比会相对增加,从而压缩毛利率。
也就是说,除了“降价甩货”,稳健医疗在疫情中扩建的大量产能所形成的固定成本,正在成为企业的负担。
“至于毛利率是否还有提升的可能,这取决于企业能否有效控制成本、优化产品结构以及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精细化管理等手段,企业有望实现毛利率的提升”。江瀚表示。
大量甩货的经营模式下,稳健医疗的应收账款也水涨船高。
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以及2024前三季度,这家公司的应收账款分别为7.76亿元、9.33亿元、7.69亿元、11.28亿元。今年前三季度相比去年增加了近4亿元。
同时,这家公司在今年第三季度,计提了不小的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预付账款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商誉减值准备。
其中,较大的数额则是存货跌价准备增加了5378万元,达到了2.9亿元;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增加了1617万元,达到了7082万元。
在江瀚看来,大规模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确实反映了公司在某些方面的资产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或风险。例如,存货跌价准备增加可能意味着公司存货积压、市场需求不足或产品过时等问题;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增加则可能表明公司收款能力下降或客户信用风险增加。
“裁员”难保净利润
相比营收还能艰难保持微弱的增长,稳健医疗的净利润是真的挺不住了。接连暴跌后,已经接近2019年的水平。
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稳健医疗的净利润分别为12.37亿元、16.74亿元、6.29亿元、5.86亿元。
其中在2021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分别下滑67.63%、62.46%、73.18%。
近年来,为了挽救公司业绩,稳健医疗采取了多项措施。
首先是“裁员”。2023年,稳健医疗的人员数量共1.3万人,较2022年减少了1928人。其中,生产、技术、财务、销售、行政人员较2022年分别减少了1355人、329人、13人、66人、165人。
此外,这家公司还采用了成本控制措施。在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3.22亿元,同比缩减34%。
这样的举措令投资者难以理解,通常来说,减少研发投入很可能会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影响。研发是创新的基础,而创新对于保持竞争力至关重要。
“招牌”产品投诉频发
作为稳健医疗另一块招牌,“全棉时代”一直是这家上市公司掌中宝。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全棉时代已在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全国100余个重点城市的中高端购物中心开设了444家线下门店(其中加盟店84家)。
2024年上半年,全棉时代实现营业收入22.8亿元,同比增长10.6%,占比达到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57%。
显然,业绩承压的稳健医疗已将希望寄托在这一品牌上。
不过,对于这一品牌的管理,稳健医疗还是有不少疏漏,具体体现在客户满意度方面。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全棉时代”四个字,会有1100多条的结果。投诉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问题、客服服务问题、营销和销售问题、产品安全问题等。
例如,有消费者投诉称全棉时代的卫生巾有虫卵。有投诉指出全棉时代的产后纱布收腹带纤维含量不合格、幼儿被芯春秋款pH值不合格、全棉时代防雾霾大号口罩防护效果不合格等问题。
以及,有消费者投诉全棉时代的客服态度差,在直播中存在欺诈行为,直播承诺不兑现等问题。
江瀚认为,全棉时代作为稳健医疗的核心品牌,面对大量的投诉确实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这些投诉不仅可能影响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声誉,还可能对公司的销售业绩和长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未来,稳健医疗如何稳定业绩上网配资炒股,全棉时代的管理水平能否提高。《华夏时报》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