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出2853.98万元,占总成交额8.69%,游资资金净流入1732.51万元,占总成交额5.28%期货配资是什么意思,散户资金净流入1121.47万元,占总成交额3.42%。
11月11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出974.98万元,占总成交额8.31%,游资资金净流出226.53万元,占总成交额1.93%,散户资金净流入1201.5万元,占总成交额10.24%。
今年的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次出台的意见共9个部分,是资本市场第三个“国九条”,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国务院再次出台的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
其中有三点值得我们特别注意,一是要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二是要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研究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纳入企业内外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后依法注销。三是建立培育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完善适配长期投资的基础制度,构建支持“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优化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政策环境,落实并完善国有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更好鼓励险资以及养老基金开展长期权益投资。
一.地产时代向股权时代的转变
当下的情形和98年类似,说白了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实际上,98—99年国家除了启动房地产,还做过其他尝试,其中一个就是发动股市、这就是1999年的5·19行情。只不过当时的股市无论体量还是上市公司质量都难堪大任,所以最终走出来的还是房地产。这就好比1993年的克林顿政府,同时启动了几个远期规划,最终开花结果的是“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所以国家意愿是一回事,更重要的还是时势!股权替代地产并非今日创见,我入行时就有此说法,只不过过去20年资金还是源源不断流向房地产。现如今,这个拐点真的来了!地产高速增长了23年,高点出现在2021年,高峰期居民每年掏20万亿买房子、现在只有不到10万亿。过去两年,这多出来10万亿被存入银行追求2-3%的低息,这只是权宜之计。居民的财富必然面临再分配和转移,地产陨落后需要替代资产。幸运的是,过去20年中国已经培育了一个成体量的A股市场,有5600家上市公司、涉及各行各业,有几十万亿市值和几亿股民。当前的A股市场可堪大用,已经不是当年的5·19可比。
股权代替地产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就像当年地产代替小商品、小家电一样,符合一个国家正常进阶的路径,美国当年亦是如此。以1982年为界,美国前40年的平均GDP为8.93%、后40年的平均GDP仅5.21%,几乎腰斩,但美股的大牛市却出现在1982年之后。1982年之前,道琼斯指数有16年徘徊在600点到1000点之间、特别像过去16年的上证综指,1982年之后道琼斯指数一飞冲天、从1000点涨到40000点。而这一切都是在GDP腰斩的情形下实现,似乎有悖常识。
但实则很简单,就是美国居民财富从地产向股市转移。地产主导的年代有两大效应:其一,GDP高速增长。很少有一个产业能像地产那样带动那么多产业、聚集这么多力量,所以地产驱动的经济体必然高增长、高波动;其二,一花开罢百花杀。地产作为财富消耗太多资源、占据家庭的绝大部分支出,在地产主导的时代其他资产只能沦为“彩票资产”。过去20—30年的A股如此,1982年前的美股也是如此。
而随着地产的饱和、消退,GDP必然下台阶,其他资产反而迎来生机,地产时代聚集起来的巨大财富需要转移,美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走出了GDP和股指的背离。此外,历史的车轮滚动需要诸多配套:美国在1978年实施401K计划,保证居民资产源源不断流入股市;共同基金摒弃明星经理制,转向被动投资和金融工具的创设;ETF是最耐心的资本,成为1982年后慢牛长牛的主导力量;股市带来的财富效应也促成了美国经济的消费转型。现如今,高层也倡导公募改革、被动投资不断壮大、鼓励耐心资本,一切的一切都似曾相识。
因此,9·24的爆发不在于降准降息、存量房贷等常规政策,甚至不在于3000亿和5000亿,而在于高层对股市定位的转变,市场闻到了时代转变的气息。
二.融资市向投资市的转变
很多人认为股市偏虚,无法重现当年地产对经济的作用,实际上这只是对经济增长的浅层次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不能仅靠具体产业的一砖一瓦,金融的调节作用会加大。资本市场绝不是虚无缥缈的游戏,它本身就是经济的高阶模式。
过去三十年,A股偏向上市公司、忽视投资者,融资是其最重要的目的。这样做的原因是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中国的生产端,这有点像改革开放之初的“工农剪刀差”。在资源短缺的年代,国家优先发展工业和城市、一定程度牺牲农村和农民,这虽然有点不公,但却是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过去30年,如何给国企脱困、扶植中国的重点产业才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中,所以股市设置了各种板如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而扶植生产者、牺牲投资者带来的“生产大于消费”通过出口得以释放,不会压制国内的价格体系。
现如今,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当前中国的企业生产不是太弱、而是太强内卷,让海外竞争者害怕、抵制。国际环境的恶化使“供过于求”不再能够向外释放,高层强调内循环和双循环。在此背景下,A股的定位也会随之转变,从呵护上市公司、忽视投资者转向压制上市公司、保护投资者。通过压制上市公司减少其生产能力,通过保护投资者扩大其消费欲望,这样一来一回可以极大降低中国内部的“供过于求”。希望通过股市的调节作用,将中国经济拉出本轮通缩。
而要实现这一转变简单的工具就是加大上市公司分红力度、鼓励回购、限制减持和融资。这些政策都会降低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同时提升股民的回报,使过去30年A股的融资市转变为强调回报的投资市。下图是过去22年A股分红率的变化,2023年归母净利润大致5万亿、分红2万亿,分红率已经接近40%。
所以,过去一年多证监会鼓励分红、降低融资的措施,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是“老乡别走”等阴谋论,而是基于当下经济的通盘考虑。或许,近三年的红利投资也应和这一时代背景,只是我们2021年初建立头寸的时候并未想这么多。
三.如何最大程度地攫取时代红利
大是大非面前,重要的不是几天涨跌和一城一隅之得失,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攫取时代红利。个人认为要做这点除了《98年,你会买房吗?》一文中“努力学习和情绪稳定”外,还需要两点:
其一,放弃“投机”、拥抱“投资”,不要因小失大。
我一大哥90年代开始炒房,全国各地都有其身影,他也完成了原始积累。1998年后,他依然沿用原来套路,赚多亏少、不亦乐乎。可有一天,他突然发现原来买卖那么多套房子都不如自己住的那几套增值多,这就是时代变迁后投机和投资的区别。
在一个慢牛长牛的时代,投机的问题不是亏钱,而是太容易赚“小钱”,又累又赚得不够多!我不是说“持有”就是投资、“买卖”就是投机,但如果你今天买北交所还只是因为其上限是30CM,那注定在后续的时代大潮中因小失大。
其二,保持耐心和平常心。
现在举世闻名的“巴芒二人组”实际上最初是“三人行”,还有一个人是里克·盖林,他们一起投资过蓝筹印花和喜诗糖果。但后来这个人神秘般消失了,2007年印度裔投资者莫尼什·帕伯莱以65万美金拍下巴菲特午餐会,其中一个问题就是“里克·盖林去哪里了?”巴菲特说里克在“漂亮50”的泡沫中过度使用杠杆、最终出局,世间再无其业绩和传说。
老子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在一个上升的扶梯上站稳脚跟即好、并不需要奔跑。可问题是牛市对人心的考验更大,我身边很多高手都是牛市亏钱、很多公司都是牛市陷入困境。因此,如何在牛市中稳住心神、保持平常心,是非常关键的。
不管如何,股权投资的年代或许真的来临了?过去20年,要想富需要和地产“有染”;未来20年,财富会与股权相随而生。中国向来有丈母娘经济学:30年前我舅舅结婚需要有三大件(冰箱、洗衣机、彩电);十几年前我结婚需要有房子;或许20年后我儿子结婚,需要打开交易账户,看看持有什么股票、选股标准是什么?
当然,理想是美好的,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在大部分国人缺乏长期投资信仰的、热衷于炒作投机的大环境下,A股是否真的能如上所说期货配资是什么意思,由投机市变成投资市,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或许有时监管也不是万能的,一张A4纸并不会改变什么,重要的是上层的意志和决心,毕竟太多的好政策最后没能好好落实执行下去的例子比比皆是。